梅州客家文化习俗梅州客家介绍(梅州客家民俗有哪些)

西卡看星座 120 0

本文目录一览:

梅州客家传统文化风俗

梅州客家传统文化风俗有“大埔花萼楼祈福”、“迎白马”、“春祭”、“跳火堆”、“迎灯迎阿娘闹元宵”、“烧火龙”等,以上风俗是客家先民结合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逐渐演变而成,也是客家人勤劳、勇敢、智慧的表现。

梅州客家文化特色

客家先民多由中原“书香门第“家族整体迁移,多次迁徙过程中,形成了特有的饮食习惯,建筑风格等客家独特的人文特点。

1、客家文化特色

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,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的聚集地。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,是客家人的重要情感纽带。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在劳动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形式,其中以客家情歌最为精彩。

2、客家建筑风格

围龙式围屋是典型的客家民居,整体呈圆形,犹如太极图,多依山而建。还有土楼、走马楼、五凤楼、四点金等多种建筑形式。

3、客家饮食文化

以梅州菜为代表的客家菜,味鲜咸,特色菜有盐焗鸡,酿豆腐,梅菜扣肉,醋溜鱼,炒鱼肚等等。

梅州客家生活风俗习惯是什么

客家节俗八月半又谓中秋。这一天人们自己吃的、供先人的、彼此交往的活动,均离不开月饼,月饼简直成了八月半的象征。民间置酒欢宴,以月饼祭祖,以月饼相赠送,月饼为八月半的主要时令食品,取其团圆之意端午节是传统的重要节日,在节日期间,出嫁的女子均需转妹家省亲。具体时间各地不一#,其中梅州城乡则为初六,乡俗有年初二节初六之说。龙舟竞渡。龙舟,是龙与舟的结合物,即将船制作绘画成龙形。旧时,在梅州城乡,端午节前后,梅江水系各江、河沿江墟市均有举办龙舟比赛活动,是时,江面彩旗招展,锣鼓喧天,沿河两岸围观者人潮如涌,好不热闹。五月十三为关圣帝君诞辰日。民间传说,这一天是旱灾怪物旱魃经过的日子,故祀关公祈其显灵,普降甘霖,以解农忧。倘有雨,则因是日为关公单刀赴会之时所降的磨刀雨。故祀典特别隆重。有客家山歌中唱道:五月十三迎关爷,郎戴草帽妹擎伞;保佑上天落大雨,一人擎扎(伞)两人扎(遮)。夏至,意味着炎热的夏天来临。据传,当天杀狗吃狗肉,有御蛊毒、解虐之效。梅州习俗有夏至狗,满山走或夏至狗,无处走之谚。这两则谚语说法虽不同,但意思却是一致的。即是说,由于夏至杀狗成风,故迫使狗满山跑或被逼至无处可藏。此俗形成之因,当系在炎热夏天降临之际,吃狗肉这种阳性食物,有增强体质和解毒防病之功用。与中医寒病夏治,三伏天治百病的理论近似。梅县、兴宁、大埔等乡村都有过秋节的习俗。过秋节又叫做秋。这时夏收夏种大忙季节已基本结束,进入相对农闲的季节,人们辛苦了一个多月,正是该休整的时候。秋在此处是客家话完了、好了的意思。既然农事做完了做好了,就要庆祝一番。此日,人们不干田园活,叫做嬲秋。清明,它是农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立春以后第5个节气,为公历每年4月4日或5日。按六十甲子计算,从冬至日后第105或106日。这一天,客家人地区大都有这样的传统习俗:各家各户用青艾与大米和糯米磨成粉面做成青色的米米反,送到某个固定的大草坪或河边、路口,摆在地上,然后再烧起香、纸以公祭那些孤魂野鬼(没有后人祭扫的先人),以求保佑乡村平安清洁,六畜兴旺,田禾大熟。

更多关于梅州客家生活风俗习惯是什么?,进入:查看更多内容

梅州客家文化习俗梅州客家介绍(梅州客家民俗有哪些)-第1张图片-星缘配

广东梅州有哪些风俗?

广东梅州的风俗:入年界、过大年、洗柚叶澡、守岁、“开墟”。

1、入年界

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,入“年界”,加紧准备过年,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。入年界后,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,不能讲不吉利的话。在入年界前后,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,打扫卫生。要清洗厨桌板凳,洗晒被褥蚊帐,干干净净过年。当然,这个时候理发,就要付“年价”了,比平时贵了不少;甚至一些服务性行业的收费,也纷纷起价。

2、过大年

大年三十,也就是除夕,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、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。这天上午,家家户户要拜菩萨、敬神。大年三十,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,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,谷仓门上、禽畜栏前、家具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,叫作“封岁”,也叫“上红”。大人小孩都要洗澡,穿上新衣,干干净净过年。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,布置香案,摆起鸡、鱼、肉、果品等,敬奉祖先。

3、洗柚叶澡

早上摘回柚叶,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,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,其意是把污秽、“穷气”、“衰气”洗掉,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。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、新帽、新袜、新鞋,从头到脚焕然一新,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。因此,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。这一风俗逐年淡化。

4、守岁

吃罢团圆饭,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,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。晚上要守岁,辞旧岁,迎新春,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,叫“点岁火”,有些地方牛栏、猪舍也要点上灯。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,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。

5、“开墟”

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,各地游乐活动不断,以游龙灯、舞狮为多,有的从正月初一、二起开始活动。龙灯和狮队来到前,会预先发贴,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、吃点心。龙灯、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,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。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,各路龙灯、船灯、狮灯等都会到集上表演,叫作“开墟”。

梅州家乡的风俗是什么?

梅州家乡的风俗:

1、烧火龙:埔寨火龙是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日。据《丰顺县志》记载,早在乾隆六年,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惯。

2、 在客家地区,正月初一凌晨打开大门,有的地方又称接财神。过去每年选择吉时,现多以零时为准。大门一开,鞭炮声立即响成一片,万爆齐鸣此起彼伏。人们竞相欢叫,热闹非常,在爆竹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。

3、客家文化特色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,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的聚集地。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,是客家人的重要情感纽带。客家山歌是客家人在劳动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形式,其中以客家情歌最为精彩。

4、客家建筑风格 :围龙式围屋是典型的客家民居,整体呈圆形,犹如太极图,多依山而建。还有土楼、走马楼、五凤楼、四点金等多种建筑形式。

5、客家饮食文化 :以梅州菜为代表的客家菜,味鲜咸,特色菜有盐焗鸡,酿豆腐,梅菜扣肉,醋溜鱼,炒鱼肚等等。

6、初一,是新的一年开始,天还未亮,到处燃放鞭炮,人人说好话,互相道贺。一早,金狮队敲锣打鼓,串村过户,到每家“拜新年”。年初二,是客家人转妹(娘)家、探亲访友的一天。家家热情待客,处处谈笑风生,说不尽新年快乐。

梅州客家人过年风俗是什么?

梅州客家人过年风俗如下:

1、除夕之夜,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,家家灯火明亮,大家团聚在一起辞旧岁迎新春,共享天伦之乐。

2、讲究的老人会交代子孙,从年三十到年初三,每个房间都要留一盏小灯,意为“点年光”,全屋亮堂堂。

3、除夕(农历年的最后一天,小月为二十九日), 人们都在家中忙着整理摆弄食品,准备“年夜饭”也称“团圆饭”,中午后,将樟树叶或柚叶、猫之棘、桉树叶等(现较少人用)放大锅里熬水,全家老少用此水洗澡,然后穿上新衣服、新靴袜,谓洗过澡即长一岁。

 梅州客家人过年的特色食物

梅州客家人的年夜饭有一碗瓤豆腐,这道香滑可口的菜肴,因客家人从中原南迁后,广东缺乏面粉,难以吃到更岁饺子,便代之于瓤豆腐。为此在吃这道菜时,长辈还要对家人讲述其原由,让子孙不要忘记自己的中原故地和北方人春节吃饺子的习俗。

谁知道广东梅州的客家风俗

我是从参考资料那提供的网址里面复制过来的。

客家人就是热情好客,特别是世界客都梅州!客家传统

客家人作为古代中原人的后代,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,可集中概括为艰苦奋斗、热情好客、尊师重教、爱国爱乡。客家人从中原迁移到闽粤赣地区,由于平原地区已被原住民占据,一般只能定居在贫瘠山区,因而生活艰苦,必须奋斗。客家人的拓荒精神、白手起家能力也就十分突出。尤其是客家妇女,以勤劳贤淑闻名天下,农活家务都出色,家庭观念特别强,有“铁汉”之称;早期客家人作为移民,居住在人烟稀少、落后偏僻的山区,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和团结互助共同克服困难的意识也就特别强,虽然生活艰苦,但养成了热情好客的文化传统;客家先民从中原“衣冠南下”,大多数都有是出身于“书香门第”,因而文化素质较高,历来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。其中梅州表现最为突出,被誉为“文化之乡”。

广东汉剧

广东汉剧旧称“外江戏”、“兴梅汉戏”,1933年改称汉剧。流行于广东的梅县、汕头和粤东北、粤闽赣边区各地。清雍正至乾隆间,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。 广东汉剧的表演程式与京剧、湘剧、祁剧、湖北汉剧等剧种大同小异,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。它的武功属南派,脸谱有百多种,以黑、红、白三色为主,黑色象征刚勇,红色象征忠贤,白色和青色象征阴险、奸诈。广东汉剧的音乐唱腔以皮黄为主,兼收昆曲、高腔、吹腔、小调等,并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。朴实淳厚,高昂悲壮,是广东汉剧音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。其角色行当分公脚、老生、小生、老旦、正旦、花旦、红净、乌净、丑脚等九大行。它的伴奏乐器也颇有特色,头弦、大苏锣及号头是广东汉剧特有的伴奏乐器。 广东汉剧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。较著名的有《百里奚认妻》、《齐王求将》,现代剧目《一袋麦种》。

客家方言

客家方言是以梅县话为中心的一支方言。它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东部和北部地区,全省约有二十多个县市属客家方言区。它以梅县话为标准,因为梅县话影响大,语言较清晰。客家方言也是在民族迁移中形成的一种汉语方言。东晋以前,客家先民原来聚居在中原一带。西晋末,中原地区发生了各种战争和自然灾害,客家先民不得不向南移。有的移居于湖北、湖南等地,后又经唐末五代十国的离乱,又有的进一步南迁移居江西、福建等地。到南宋末年,宋元交兵,天下大乱,客家先民又进一步移入广东,逐渐入居粤东一带。宋代户口有主户和客户之分,分,后来者入客户,故有客家之称。在移居的过程中,由于在湖南湖北停留了近四百年时间,至唐、宋时期方入粤,因此其方言较接近两湖方言。在广东四种方言中,也显得与普通话差异最小。客家方言有六个音调,平、入声分阴、阳,上、去声不分,保留了六个古人声韵尾。其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语音上有较大差别。此外,客家先民本用北方话,入居广东后,受着不同广东方言和地理历史环境影响,因而逐渐消失了卷舌音。

闹元宵

正月十五元宵节,是农历年头一个月圆之夜,它象征着幸福美满。广大侨乡人民迎神赛会。闹大锣鼓,舞金狮,迎花灯,烧烟火,以祈新的一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吉祥如意。丰顺县埔寨镇元宵之夜迎锣鼓,烧“烟架”、“火龙”,久负盛名,饮誉海内外。据传,埔寨烧火龙己有二三百年历史。起初是由硫磺、白硝、木炭未制成火药,做火箭、火花、大犁等燃放,经过几百年来的不断演变,烟架由原来的五七架发展到今十三架,高达十多米;火龙由原来的三四段发展到今十一段,长达三十余米。并采用有声有色的烟花,表演奇特,惊险壮观。在广场上,礼炮三声巨响,在锣鼓声中,舞龙开始,百来个小伙子挥舞火炬,赤膊飞路登场,二十多个壮士高举五米龙头,由绣球引路,近百名勇士手擎“金鲤”、“龙虾”、“鳌鱼”漫游广场。由长者点燃引火索,龙口吐出金珠来后,各段火龙发出五光十色的火花,火箭呼啸腾空,五彩缤纷。舞龙者在火海中翻腾,场面壮观。现在,埔寨火龙已腾跃于揭阳、梅县、深圳等地。人民画报、中央电视台等十数家报刊、电台均作过报道。

最后我作为梅州人非常荣幸能回答你这个问题,欢迎来梅州!

梅州客家文化习俗梅州客家介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梅州客家民俗有哪些、梅州客家文化习俗梅州客家介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
标签: 梅州客家文化习俗梅州客家介绍

发表评论 (已有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